7月1日,18位內閣大臣組成的最高決策機關通過了一項改變日本的內閣決議,這個決議有一個冗長的名字《關於以顧全國家存立、保護國民為目的的全方位安全保障法制的整備》,簡單地說,就是通過了對憲法解釋的變更,“解禁集體自衛權”,讓日本向海外出兵成為可能。另一方面,內閣總理大臣安倍晉三的官邸以及各地,都爆發了大批示威者對解禁集體自衛權的抗議,他們將安倍的頭像划上叉,他們將日本政府告上法庭,他們到底都是誰?
  【市民團體】
  “專註”反戰10年
  7月4日,青森縣的一個公園,夏日的陽光直射下,一名灰發男子身穿黑色西裝站在抗議的人群中。金澤茂是青森縣“九條會”的一名幹事,日本戰敗時他上小學4年級,78歲的他表示,希望將保護和平憲法當成“最後的工作”。
  據《每日新聞》統計,截至3日,包括文化界、法律界、宗教界等各界人士在內至少有30多個市民團體發出了正式的抗議聲明。這些團體中,除工會群體、律師組織等以職業或地域劃分的反戰團體之外,還有一些“專業”的反戰團體。
  其中比較具有代表性的是有10年曆史的“九條會”,2004年6月,9位平均年齡76歲的文化界巨匠名人發起,成立了主張捍衛日本和平憲法第九條的“九條會”。
  發起人之一的著名批評家加藤周一在成立大會上說,“九條會”並不想成立一個什麼組織,而是希望通過這九個人自己的語言直接向全國選民呼籲,選民根據自己的判斷,自發參與。
  組織唯一固定的機構應該是事務局。九條會事務局局長是東京大學教授小森陽一,據他的同事向新京報記者介紹,小森教授除了東大本身的校務以外,周末常在各地演講,通常一年這樣的社會運動演講超過兩百場。
  這位關註九條會的東京大學教授也向新京報記者表示,“九條會是一個很特殊的運動方式(嚴格來說是方式而非組織)”,他認為從過去十年的歷史來看,“其預見性、作用都很特殊”。
  【名人效應】
  “左派團體絕對不是少數派”
  今年剛成立的“反戰千人委員會”的發起人、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大江健三郎,也是“九條會”發起人之一。這個“新生代”反戰團體得到近百名作家、學者、評論家等社會名人聯名響應。
  “九條會”成立的2004年,日本時任首相小泉純一郎剛開啟第二任期,在政治“右傾”明顯的情況下,“九條會”的“名人效應”也掀起了一股“維護憲法九條”的熱潮。
  大大小小近400多個與“九條會”相關的組織在此後的10年中出現,科學家、研究人員組成了“科學家九條會”;婦女組成了“新婦女九條會”。據日本媒體報道,家住長野縣的67歲老人伊那谷還宣佈成立成員為1人的“伊那谷九條會”。
  部分日本的市民團體在構成方面很多元。如同樣成立於2004年的“改惡憲法共同反對中心”,負責運營的構成團體包括擁有130萬成員的“全國勞動組合總聯合”,以及“全國商工團體聯合會”,日本共產黨等。
  日本反戰、反右傾的團體成員一般被認為是“左派”,日本《現代周刊》原副主編,明治大學講師近藤大介向新京報記者介紹,2012年12月舉行的眾議院選舉中,日本共產黨8席,生活的黨7席,社民黨2席加上民主黨左派團體的15席,只占眾議院480個席位不到一成。但近藤大介也坦言,“左派的民間團體絕對不是少數派”。在日本社會,有一個叫做“鐘擺理論”的名詞,就像鐘擺一樣,始終左右擺動,始終在擺動的過程中。
  【抗議人群】
  像反核一樣反對戰爭
  在日本各地都展開的針對解禁集體自衛權的反戰抗議,並不是從近期才開始的。據近藤大介向新京報記者介紹,其源頭甚至要追溯到2011年3·11大地震引發的福島核危機。許多日本民眾加入了反核示威的行列,並自發組成了一系列的市民團體。而這些團體7月也出現在了首相官邸前。
  “首都圈反核聯合”就是其中之一。他們總是在周五夕陽西下的時候聚集在首相官邸前開始示威。因為周五是一周的結束,普通的市民比較容易參加。
  該組織成立於2011年9月,由數個團體通過網絡結成。2012年3月開始在首相官邸前抗議,兩年間抗議了100多次。組織成員甚至還以此為經驗出了一本名為《周五首相官邸相約抗議》的書。
  如今反核團體變身反戰團體。
  去年9月,在民眾的抗議聲中,日本政府一度宣佈關停了幾乎所有核電站。這一成功,讓許多日本人相信“示威能夠改變政府的決策”。加上這一組織在網絡上的宣傳呼籲,此次的反戰示威中,更多的民眾加入了他們的行列。
  正如福島核危機後,核事故的避難者將政府和東電告上法庭,本月11日,三重縣的一名原政府職員珍道世直向東京地方法院提起訴訟,主張安倍內閣的決議違反規定放棄戰爭的憲法第九條,要求判決內閣決議無效。這是日本國內首次起訴內閣決議違反憲法的訴訟。
  【抗議個體】
  更多年輕人加入代表自己反戰
  比起首相總決選,更關心AKB48等少女團體的總決選的日本年輕人,對政治一直以來並不那麼“感冒”,不過根據最近的一些日本報道,參與反戰示威、反對憲法修訂的人群中,年輕人的面孔多了。
  曾在首相官邸前的示威現場採訪的近藤大介認為,這是一個很好的現象,在示威現場很多年輕人表示,他們之所以來是因為在LINE(日本版“微信”)上看到很多修憲相關的內容,覺得“這樣下去國將不國”,於是就來了。
  這些年輕人中,有大學生,也有白領,他們並沒有加入特定的團體,而是代表個人。
  部分大學生對征兵製表示不安,因為集體自衛權的解禁意味著,日本的哪個盟友遭受襲擊,日本將可以出兵前往,而首當其衝將被招入伍的就是大學生們。
  近藤大介介紹,日本的年輕人加入自衛隊是以“(自衛隊)受憲法約束,不參加戰爭”為前提。如果今後真的要上戰場,一定會有更多的年輕人選擇拒絕。那麼日本政府不得不設定征兵制了。自明治維新的5年後,也就是1873年開始,到1945年日本戰敗前,700萬以上的日本年輕人應徵入伍。如果安倍政府繼續在修憲道路上逆流前行的話,“征兵制”這一在日本消失半個多世紀的字眼將再次成為日本年輕人的魔咒。
  不同年齡層的抗議者
  ●15歲 女 木梨夏菜
  職業:高一,偶像團體成員
  “如果打仗的話,去打仗的就是我們這一輩。這個年齡的男生,他們熱衷於談論偶像團體AKB48,為便當的飯菜太少而不爽,無法想象這樣的男生有一天要戴上頭盔去打仗。”
  ●22歲 男 廣田杭平
  職業:東洋大學四年級
  “為什麼不聽國民的聲音。我們是下一個時代的繼任者,很生氣他們甚至不給我們表示自己意見的機會。”
  ●39歲 男 平野啟一郎
  職業:作家,曾獲芥川獎
  “我祖父曾在緬甸參戰,他從來不說士兵們有多英勇,卻常常提起因瘧疾等疾病造成的死亡。為了侵略發動戰爭,還要去美化在殘酷戰爭中死去的年輕人是不能被允許的。”
  ●44歲 男 井筒高雄
  職業:前陸上自衛隊員
  “如果與美國人在外國並肩作戰,日本人一定會成為恐怖分子的目標。”
  ●88歲 男 清水信次 職業:日本零售業協會和消費者協會會長
  “由於與安倍晉三的父親有往來,我曾見過年少的安倍。他或許會把我的話當成耳邊風,但在“解禁集體自衛權”上安倍本末倒置了,眼下最重要的應該是與鄰國構築信賴關係。”
  本版採寫/新京報記者 景青  (原標題:誰在對安倍說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pu67puajt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